中国特色的工业4.0定义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中国特色的工业4.0提出的背景
工业与制造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然而中国制造的强盛之路何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彭思龙认为:西方工业革命已走得很远,后来者追起来要花的代价很大。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游戏规则,“一旦某个科技方向被突破,现有的优势就不再是优势”,中国才有可能抢先。做这样“颠覆性的工作”,最初不可能有很多人附和,另辟蹊径的人“一定是寂寞的”。其实,所谓“原创”,最根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原创性思维,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回到“原点”去考察,“直接从实际问题本身入手”,抛开学科界限,抛开个人好恶,抛开规避学科壁垒和前人经验的束缚,得到真正的“创见”。
因此,中国制造的强盛唯有走改变游戏规则之路,才可超强大,否则只能是挤身于“强国”之列而已,因为游戏规则永远由第一名独有。重要的是:在世界工业4.0开启的同时,以宇航能源与宇航动力为代表的工业5.0问题不应是现时的高起点顶层设计吗?因为宇航能源与动力技术还未问世,而世界宇航竞争以白热化,显然航母与加油飞机都是因能量供给瓶颈的下策之法,那宇航还会下策于制造“加油飞机”吗?明显工业5.0迫在眉脻。
二、绿色制造是中国特色的工业4.0之本
为适应文明演进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人类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文明前行的动力困扰,实现能源的安全、稳定、清洁和永续利用。简而言之,智慧能源就是指拥有自获取、自检查、自优化等人类大脑功能,满足系统、安全、清洁和经济要求的能源形式。
所以,人类从根本上解决文明前行的动力困扰,首先必从绿色能源问题切入,再智慧于将能源与动力整合为一体化,才可彻底攺变绿色能源与绿色动力制造的世界游戏规则。
试想当今战争风云根源都多来自对能源获得的依存,因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基础也是能源,故各国对能源的安全、绿色、智慧问题立为国之强大根本。然而,能源的安全、绿色必来自于智慧能源,况且智慧能源必然与动力不可分割,这就与绿色制造会自成一体。
三、中国特色的工业4.0定义
目前国策定义《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但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工业4.0定义:是要突破2025年彻底改变制造强国的游戏规则。因为当人类认定第四次工业革命主以智慧电子信息化为主体时,则忽略了智慧电子信息化只是主体的软件本质,而主体硬件仍应是人类文明前行的动力困扰之智慧动力问题。因为严格讲是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自内燃机工业革命后至今的工业硬件就停滞了,其实智慧电子信息化的首功应是二极管硬件的发明后才引发的电子信息工业革命。所以,中国特色的工业4.0定义为:“应以智慧动力的基础研究发明成果而改变现有能源与动力的游戏规则,集绿色能源与绿色动力于一体化的智慧动力,人类才可从本质上实现生产与生活和自然融为和谐发展之一体。”且会是中国工业5.0的开端。
因此,中国特色的工业4.0強调必认清工业革命中三大特征点:
1、什么是智慧与智能?
智慧是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区别于智力,智力主要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智慧区别于智能,智能主要指智谋与才能,偏向于具体的行为、能力和技术。
2、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但“再工业化”战略并不只是智慧电子信息化之表相,应是中国特色的工业4.0的智慧动力,才可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再工业化”调整中独掌制造强国顶端的游戏规则。
3、中国特色的工业4.0之魂是基础研究
即“直接从实际问题本身入手”,抛开学科界限,抛开个人好恶,抛开规避学科壁垒和前人经验的束缚,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回到“原点”去考察,做这样“颠覆性的工作”,最初不可能有很多人附和,另辟蹊径的人“一定是寂寞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心,必远离名利场且能忍世人不可忍之清贫,才有可能成“佛”而改变某个科技的游戏规则。